一座华蓥山、一部《红岩》,让地处四川东部的华蓥市美名远扬。
近年来,华蓥市坚持“综合治理、预防为主、保护优先”的工作方针,全面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,积极开展生态修复工作,切实强化水土流失预防和监督,从源头上遏制生态环境恶化,促进生态文明建设。
昔日荒山坡,今朝“花果山”
位于华蓥市禄市镇的胡家河小流域,面积36.8平方公里,其中水土流失面积达24平方公里。
10余年来,华蓥市两次对胡家河小流域实施水土保持项目,以坡面水系为骨架,经果林建设为重点,坚持高起点规划、高标准实施,综合开发。为确保治理后发挥效益,引进了农业开发业主——四川欧阳农业集团有限公司入驻,采取政府配套基础设施,业主开发建设方式,该基地现已形成种植规模3.5万亩的梨产业带。
同时,引进业主和当地政府共同探索出了“公司+基地+农户”、“土地入股分红”和“反租倒包”、借地还园、合作经营、五五分成等经营管理模式,带动周边5000余农户共同发展,农民年人均增收达2500元以上。
层层梯田披绿装,果满枝头花飘香。如今,胡家河小流域治理区生态环境得到了明显改善。昔日的荒山坡,如今也成为盛名远播的“花果山”。
让“绿色”成为华蓥的名片
近年来,华蓥市共投入资金8.19亿元,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86平方公里,实行退耕还林11.15万亩,实施封禁管护3.7万亩,石漠化治理7290.9公顷。县域内禁垦坡度以上的坡耕地全部采取水土保持措施,陡坡开荒全面禁止,25度以上的陡坡全部实施退耕还林。
经过15年持之以恒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,华蓥市初步建成胡家河小流域黄花梨3.5万亩生产基地、渠河小流域山下红蜜柑3000亩生产基地、天池湖小流域3000亩花椒生产基地、渠河小流域3000亩枇杷生产基地、临溪河小流域45000亩葡萄生产基地及10万亩工业原料林建设生产基地,年产值达5.52亿元,农民年人均增收2130元。
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工程取得的显著成效,也使华蓥先后被授予“全国优秀旅游城市”、“四川省建设长江上游生态屏障先进集体”、“四川省环境优美示范市”、“四川省园林城市”等荣誉称号。
绿色,已成为展示美丽华蓥的新名片。
探索水土流失防治之路
华蓥市以县域为单位,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,以控制地面径流为主线,实行山、水、田、林、路统一规划,因地制宜、因山施策,探索出一条适合当地实际、工程措施与生物措施相结合、人工治理与生态修复相结合、生态建设与经济发展相结合的水土流失防治之路,有力促进了农业增效、农民增收、农村发展。
针对局部植被破坏、水土流失严重的实际,华蓥提出了“以全面治理解决局部开发”的思路,坚持以小流域治理为单元,以经济效益为动力,以改变农业生产条件和合理利用水土资源为前提,以封禁、控制建设区外围的大面积荒山荒坡的水土流失为主,进行合理规划,实施综合治理。
该市还紧紧依托退耕还林、石漠化治理、中小河流域治理等生态建设项目,统筹运用“封、改、退、建、调、促”等工程措施和生物措施,初步实现了“恢复植被、改善生态”目的。
华蓥市还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工程,把改善农村生产条件、促进农村经济发展与水土保持结合起来,狠抓农业基础条件改善,大力发展经果林,让农民在治理中看到希望,增加收入,脱贫致富。
此外,该市实施环境治理和生态移民工程,整治城市环境和农村环境,努力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。(刘文 华蓥记者站 游青)
编辑:彭冰婷